Tuesday, August 14, 2018
因为无聊就看书啊?还是滑手机?
我从20多年前第1期《花踪文汇》买到第13期,从大本装买到小本装,从一本长篇小说的厚度买到一本文集的薄度,嗯,是不是暗喻着马华文学读者群的萎缩呢?
当我念中小学的时候,文学也像现在一样不属于“普罗大众”型的。年轻人都会喜欢让自己看起来很酷的东西,当时能够看到自己的文字在报章或者刊物出现的感觉,跟可以拿起吉他自弹自唱的感觉一样超棒的。加上在学校活动的某些才艺表演的环节看到同学演唱自己的创作,老土一句,感觉真的是非笔墨能够形容的。很多同学即使本身没有写东西,但偶尔还会看一些卫斯理啊金庸啊亦舒啊三毛啊的书。
因为无聊所以就看书啊,当时又没有手机可以消磨时间,看一看书无聊的时间咻一下子就过去了。当时大家也没有面对资讯超载的状况,TV3也没有无止尽的搞笑视频可以看。当大家对文字疲劳的时候,也可以转看香港漫画日本漫画,我在三年级就看了大表哥买的《中华英雄》,还有不知道谁买的老夫子和我最爱的小叮当(我还是不习惯称呼他为“哆啦A梦”),还有我一直很欣赏的手冢治虫和他笔下的原子小金刚。
但是,时间一直向前走,时代改变了。
电脑和智能手机慢慢地成为了我们生活的一部分。大家觉得无聊的时候就干脆滑手机好了,滑一滑几个小时咻一下子就过去了——毕竟可以在网上找到的东西五花八门,单是YouTube就有穷一生都无法看完的视频了。我也常上YouTube看视频,最喜欢找傻猫的傻动作来看然后哈哈哈哈笑了起来。这是不是比看纯文字的文学来得有趣呢?时代改变了,但是艰辛努力耕耘的文学作者似乎来不及改变。
看了第13届马华文学奖得主黄锦树的得奖感言,还有手上那本越来越薄的文汇,我不由自主地叹了一口气。马华文学的看起来似乎跟马来西亚中文音乐的状况有同病相怜的感觉,更甚的是在台湾一样有“马来帮”。面对着时代变迁的种种改变,既然是无法逆转改变,马华文学的作者又有什么应对方式呢?当年有纸质媒体进行着宣传和教育群众的工作,现在连他们都自身难保了,还有什么闲情去协助马华文学的发展呢?
比起马来西亚中文音乐,马华文学的处境似乎更加严峻。现在的中学生和大学生,有谁认识创作能力和世界级作家并驾齐驱的黎紫书呢?再有谁认识勤于以马共为背景创作的黄锦树呢?看到自己的书静静地躺在书局的书架上惹尘埃,是一件多么扫兴的事情。
看来是时候从被动的位置转换成主动了。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Featured Post
我和父亲的蛇皮果时光
今天吃早餐的时候,我看到了蛇皮果,想起了我和父亲在他的果园的一段关于这个水果的时光。 那一段时光是发生在我家通称为“芒果园”的园子里。诚如我们所取的名称,父亲在那里所种的果树大部分就是芒果树,里头应该是少不了玻璃市著名的香芒(Harum Manis )吧。除此之外,父亲也种了其他...
-
当我在帮爸爸收割竹笋的时候,妻拿了一颗褐色的种子走过来问我:“这是橡胶籽吗?”我看了看,对啊,真的是橡胶籽哦。不过果园里怎么会有橡胶树呢?爸爸停了下来,指着长在篱笆边的那颗壮大的树:“有啊,那就是橡胶树了。” 我朝着爸爸所指的方向望去,仔细一看,看到树身有着以前割胶时留下的痕迹。...
-
当我用擀面棍压扁面团,看到面团黏在料理用的塑胶板上时,我就知道这次做的roti canai(印度煎饼)将会以失败收场了。看着盆里剩下搁着的八粒面团,我唯有硬着头皮继续将面团弄薄、重叠,希望会有一层层的口感。结果还是事与愿违,在不粘锅定型的roti canai不止只有一层的口...
-
其实收割竹笋并不是这一次到爸爸的果园主要目的,而是要去采红毛丹。这一次回乡正逢收成红毛丹的时候,我看到挂在树上一串串的红毛丹,心里觉得莫名的兴奋。 这是我第一次帮爸爸采红毛丹。红毛丹树长得不是很高,爸爸将结有果实的大树枝压低,而我就负责用剪刀剪下结了红毛丹的小树枝。“嗯,当果实从...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